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五章 新鲜玩意儿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起火。这一发现引发了他试制打火机的念头。德贝莱纳用一只小玻璃筒盛上适量的稀硫酸,筒内装一内管,内管中装入锌片,玻璃筒装一顶盖,顶盖上有喷嘴、铂棉和开关,内管中锌片与硫酸接触生成氢气。一定量的氢气产生的压力将内管中的硫酸排入玻璃筒内,打开开关时,内管的氢气冲到铂棉上起火;内管与玻璃筒内的压力重新平衡,硫酸再次进入内管,与锌片反应又产生氢气。如此世界上第一只打火机便告诞生。但它有体积大不便携带,玻璃壳易碎,硫酸溢出有危险等缺点,没能普及作用。

    1920年法国出现了灯芯式打火机,灯芯是用硝石粉浸过的,容易被火花点燃,后来,改成将灯芯浸在苯中的苯打火机,这种打火机有时漏燃料,而且要经常更换灯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气体燃料打火机,逐渐取代了苯灯芯打火机。将从天然气中提取的丁烷气压缩到打火机中,使用时,丁烷气体从打火机的顶端喷嘴中喷出,由打火装置点燃,火焰的大小可通过调节喷气量来控制,丁烷气体用尽后,可从打火机底部的活门装填。

    打火机的点火系统也经长期改进,日益完善,老式的打火系统是由火石和火石轮组成,火石是铁和铈做成的合金。1906年奥地利化学家发现这种合金材料具有产生火花的性质,将火厂装入打火机,靠机盖上的铁轮锉的磨击,使火石产生火花。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弹药专家使用压电效应引爆炸弹。在炸弹的前端装上像酒石酸钾钠和一些陶瓷类的晶体,受到强力冲击时,会在瞬间产生高压电荷,引爆炸药。战后,日本成功的将压电效应就用在打火机上,在三四万分之一秒内产生6000─8000伏高压,使产生的火花点燃丁烷,省去了干电池或火石。

    点燃的打火机另一类打火机是以干电池为动力点火,一种是使用9─12伏层状锰电池,打开开关时,盒内的微型变压器将电压升到9000伏,产生火花,点燃燃料。还有一种打火机内装水银电池和集成电路,产生高压火花,这类打火机只要定期更换电池和补充燃料即可。

    1932年,美国人乔治·布雷斯代看到一个朋友笨拙地用一个廉价的奥地利产打火机点烟后,为了掩饰那令人尴尬的打火机,耸了耸肩,对他说:“它很实用!”事后布雷斯代发明了一个设计简单,不受气压和低温影响的打火机。并将其定名为ZIPPO,这是受当时的另一项伟大发明--拉链(ZIPPER)的启发,“以它管用”为宗旨而定名。

    打火机4年后,ZIPPO获得美国政府的专利权,并依照它原始的结构重新设计了灵巧的长方形的外壳,盖面与机身间以铰链连接,并在火芯周围加上专为防风设计的带孔防风墙。

    上个世纪40年代初期,ZIPPO成为美国军队的军需品。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美国士兵很快便喜爱上了它,一打即着及优秀的防风性能在士兵中有口皆碑。

    以至于后来许多人都把美国视作打火机的诞生之地,实际上,这种会冒火的小玩意儿却是起源于英国。

    打火机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一些烟草商店门口出现了一张很奇怪的招贴画,一位士兵嘴里叼着卷烟,一手握着来福枪,另一只手里却捏着一个会冒火的小玩意儿。不知底细的人以为英军又推出了什么新式武器,其实,那不过是今天早已为大家所熟知的打火机。

    据悉,打火机是一位名叫阿尔弗雷德·丹希尔的伦敦青年发明的。那时,他得知前线士兵想抽烟却常常因为火柴受潮而无法点火。于是,他决心研制一种便于携带而不会受潮的打火机,后来他在一位化学家的帮助下发明了一种由金属壳体和顶盖结构组成的打火机。这种打火机在经过改进以后到1924年才投入大批量生产,大多数前线的烟民们还没有来得及用上它,一战就已经结束。

    总之现在不仅是中国人不认识王夏手中那个小巧的金属制品是打火机,那些比现在中国也要先进许多的西洋鬼子们也不认识王夏手中的打火机,虽然这时西方已经有了类似的点火装置。

    王夏在拿着其中一个打火机随意在手中旋转点火、灭掉,玩了几个花样,让这些人看到了那个小小的金属盒子在点着了火之后,竟然那样子在手中玩弄也不会熄灭,也没有什么油漏出来,让乔家众人看到了之后觉得这个小小的金属盒子也肯定是一个畅销的物品,而且看样子也不会引来洋鬼子们的觊觎,一个简单的类似火镰一样的东西,想必洋鬼子们还是能够做出来的,看来这位圣城的主人是打定主意想要给乔家弄个赚钱的生意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