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73.血崩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因为这位英明的陛下年十五登基,登基八年,后宫六嫔,却至今没一个子女,也没一个能怀上的妃子啊……甚至坊间有传闻说,德妃每每归宁,被双亲问起此事时从来都是避而不答,笑得发苦。

    唐大人不止一次地揣摩“笑得发苦”这词的深意。

    以前陛下还会抬出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天下未安,朕无心顾及小家。”后来边疆在陛下的英明指导下平了叛,中原越来越有钱,各地人民安居乐业。陛下似乎再找不出新的借口了。

    大臣们每每提到立后或是扩充后宫或是传宗接代的事,年轻的陛下就黑脸,众老臣组团苦苦相谏,陛下被逼急了,有那么几次甚至甩袖退朝,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慢慢地,众大臣悟出了味道,同为男人自然明白男人的苦衷,再没一个敢提扩充后宫的事了,却各自起了些歪心思,朝中局势也渐渐看不清了。

    如今陛下忽然提这选秀的事,难不成……是多年的隐疾治好了?

    可选秀是要从大臣家中挑姑娘啊,谁家姑娘乐意身先士卒地去试个水?要将秀女名录列出来呈上去,这明显是个得罪人的苦差事啊。唐大人越想越愁,眉尖拧成了深深的川字。

    他正这么胡思乱想着,此时却听到一道女声唤他:“唐大人?唐大人留步!”

    唐大人回头去瞧,见来人是一位身着蓝裳的女官,约摸不惑之年。能在外廷行走的女官不多见,不知是哪位娘娘身边的得意人。想到官员不能与内廷私交的规矩,唐大人心中一凛,立马退后两步,躬身行了个礼,扭头快步就要走。

    却听身后的女官追出了两步,压低声音道:“唐大人,我是太后娘娘身边的菏赜,奉太后口谕与您问两句话。”

    唐大人停下脚步,半惊半疑地望着她。

    这样的情形在一连过了两天之后,唐宛宛便没心情腹诽了,而是逆来顺受:陛下说什么做什么,她都不假思索地应下,反正她说什么都没用。

    连跟陛下同用一个砚台都用顺手了……

    李大人的折子里所写的又是弹劾新臣一事,每回都能找出各种鸡毛蒜皮的理由来,晏回拧了眉,眸光极冷。

    大盛建朝二百余年,几大世家树大根深。他们在天子脚下还能收敛着些,可在其故里,百姓只知有世家,竟不知有天子。

    他父皇在位时便大兴科举,拔擢新臣,可多方掣肘之下,只打起个轻飘飘的水花。曾经的新臣熬成了老臣,如今都在太和殿最后排垂首敛目站着,年轻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抱负都被磨了个干净,变得油滑世故,如何能委以重任?

    晏回五年前在外廷建潜渊阁,专挑殿试之上口若悬河文思敏捷的寒门子弟,如今已有十余人,世家出身的一个不要。只可惜这些新臣资历尚浅,晏回纵是有心拔擢也得悠着劲儿来。

    他将这封折子丢到一边,又翻开一本,竟还是弹劾新臣的内容。晏回翻回案首瞧了瞧,果然是李大人的亲家上的折子,妥妥的一丘之貉。

    心中有了两分火,晏回正在暗自思索“天凉了,李氏集团该抄家了”这般吓人的事该如何实施,却见右侧忽然伸过一只白嫩嫩的手来。

    唐宛宛伸笔过来,在他的砚台中饱蘸一笔,滴滴答答在桌案上留下几点墨点子,她随手拿起一张宣纸噌噌擦掉了桌上的墨点,一副驾轻就熟的样子;刚一提笔就写错了字,她也不重写这张,而且将那字涂成个大黑块,眼也不眨地继续往下写。

    这要是放在晏回身上,铁定是不能容忍的瑕疵;可放在唐宛宛身上,晏回连眉头都没皱一下,只瞧着可乐。

    他一笑,唐宛宛便是呼吸一滞,生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对,仰着头小心问:“陛下……笑什么呢?”

    晏回未答,心神一恍惚,倒是记起另一事,他发现上回见她时那种怪味道没有了,唐宛宛面朝他说话的时候,还有点贡菊|花茶的淡淡清香飘入鼻尖。

    于是他问:“那丹药你服得如何了?”

    丹药,自然是上回赐下的那治疗口臭有奇效的除臭丹了……早被她爹当作御赐之物供了起来,就放在老祖宗的牌位旁边……

    唐宛宛慢腾腾眨了眨眼,寻思着自己若是回答“服了丹药”,那就是欺君;若是回答“没服”,那上回自己吃生蒜装口臭的事情就要败露了,结果还是个欺君。

    飞快地权衡了利弊,唐宛宛打掉牙和血吞,挤出一个笑:“已经服了两瓶,陛下赐的丹药自然是顶顶好的。”

    晏回甚为满意:本就是个漂亮姑娘,性子欢实心思浅白,如今连唯一的瑕疵都没了,真真满意得不得了。他又善解人意地补上一句:“回家的时候与道己说一声,再捎上三瓶回去,彻底除了根才好。”

    唐宛宛深深吸了一口气,乖乖应了是。

    *

    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三回被召进宫,唐家彻底没了精气,连瞧见唐宛宛回了家都有些恹恹,问得没有前两回那么细致了。

    毕竟就算是放到普通人家,相看三回,也就意味着板上钉钉了。何况这又不是普通说亲,哪有转圜的余地?

    离学堂开课还有半日,唐宛宛补完了课业,趁着这最后半天养精神,将妙笔书屋新上市的话本子一口气买了回来。都是新瓶装旧酒的老套路了,她还能看得津津有味。

    “宛宛,你做什么呢?”

    听着这声,唐宛宛一骨碌从凉榻上翻身坐起,赶紧把小话本坐在身下。

    “别藏了。”唐夫人叹口气,唐宛宛动作一顿,微微瞪大了眼睛。她看话本子专爱看苦情女鬼配本分书生、朝中才俊配妖艳狐狸精这类的,以前唐夫人每每瞧见她看这些都会训上两句,非得拿去一字一字过了目才肯还给她,若是里边有一句半句的香艳描写,得,甭想再拿回来了。

    这回却没训她,竟连眉头都没皱一下,唐夫人只满目怜惜地摸了摸女儿软软的发。“娘以后不说你了,你多看点小话本也有益处。”

    唐宛宛嘴巴张得能吞下鸡蛋,深深怀疑她娘糊涂了。

    “前两日我听你三姨母提起她相公的小侄女,就前年还与你一起玩过投壶的那个香叶。”唐夫人唏嘘道:“多好的姑娘啊,却被一个花言巧语的教书秀才骗得团团转,偷拿了家中的银钱补贴那穷秀才,愣是把家里人瞒得死死的。”

    “若那秀才是个好的,把父母之命媒妁之约凑齐,这也就罢了。可这几日却有一个妇人闹上门来,才知那秀才竟是个有妻室的!那秀才在鹿鸣学馆教书,他娘子瞧见秀才换了荷包,心中起了疑,去学馆闹了一通,又顺藤摸瓜找上了门去。”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